跳到主要內容

丹奈利攀登 - 行前準備(一) Before climbing Mt. Denali

我的偶像 - 廖董

緣起
其實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快就來到 Denali。

要不是遇到登山怪人廖顯庭大哥,照自己設定的步調應該是兩三年之後的目標才對。一方面是存錢,雖然接收贊助有人付錢讓你去爬山很爽,但自己組隊去撒錢更爽啊!另一方面是感覺自己的能力還不足。

說到這個令我欽佩的廖大哥,為什麼是怪人?因為老是喜歡半夜摸黑爬山,理由是白天太熱,而且申請入園手續太麻煩。哈哈,光這點就讓我不能不欣賞了,我看山友半夜看到的什麼紅衣小女孩八成是看到他吧。
小腿骨折復健一年後,就馬上參加單車比賽,從北到南 520公里 24小時內完成,重點是已經6x 歲了,每次都讓我懷疑這老人家根本是外星人吧! 
然後北大武山跟隔壁公園一樣,想到就去爬一下,我猜大概也應該有超過一千遍了吧!Denali爬兩遍,阿空加瓜也爬了兩遍。但最讓我欽佩的是這點,他爬山就真得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爬山,而不像某些人老愛吹噓自己北大武爬了幾千幾百遍,或是出國爬個山就一定要多艱難多困苦,不生死交關一下就不潮了之類的。(很重要所以要用紅字) 

總之,就是這老頭一直不斷說 Denali多簡單,而他想趁還走得動之時再回去看看(依然是一種後花園的概念),讓我心中小宇宙燃燒了一下,真得只有一下,想到好貴就魯了。
問題是,他老人家只打算散步到第四營(14000英尺)就好,不打算再次登頂甚至是上到高地營(High camp)去體驗生死交關了。雖然他不斷的說可以 solo 攻頂,很簡單很好走巴拉巴拉的,但魯蛇就是魯蛇,我一點也不敢挑戰生死交關。猶豫了好一陣子,打算放棄之際還好有找到小廣大大一起去。

在第四營的合照,白天超熱的

事後來看,其實真得不難,基本上第四營後就沒什麼裂隙的危險了,主要危險反而是陡坡與暴露稜線,在此結繩隊的目的是為了做 running belay。但事實上我覺得除了 headwall(陡峭危險的雪坡)哪裡稍有難度,假如沒固定繩的話有需要做 RB 一下外,其他部分其實不太需要。結繩反而拖慢速度、增加風險,因此後來我們也都解除繩隊了。

申請
人員確定好了後,申請方式也很簡單,上網填資料,付錢,等通知,大概10分鐘就辦好了。要注意的是,必須把國家公園網站上的攀登行前準備須知四部份看完,在其中有一組辨識碼,要找到輸入才能送出資料,另外就是至少要提前兩個月申請。不用什麼攀登證明,攀登資歷只是給國家公園人員參考的。想要 solo 獨攀?國家公園只是 "強烈" 建議不要獨攀,但你寫了切結後就可以去爬了,不用任何證明。如果發生意外的話,救難費用是你自己必須要負擔的,因此建議需要保登山救援保險,國家公園也有強調隊伍必須要有自行救援的能力。

實際上 solo 的人一堆,尤其是日本人,完全不怕掉到裂隙,本魯真得深深佩服。本來登山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安危負責的一種活動,應該說任何活動都是這樣才對,政府的角色本該是在輔導與教育民眾,管理與維護環境。
但在鬼島台灣就是超屌,政策一向是領先全球。登山限制一堆,不能獨攀、某些路線不開放,現在又要搞個百岳分級制度,一副就是最好你們都不要來爬的態度,這種治標不知本的方法,不禁想問這些官員出國考察到底是在考察啥小?據說尼泊爾明年也開始要有攀登等級證明才能申請聖母峰了,果真是世界潮流之島。

確認之後會寄通知信給你,便可以上網去預約行前會議的時間,每個人都必須要參加在 Talkeetna 國家公園處的行前會議後才能拿到攀登許可,有許可才能搭小飛機。

每個人都花了三萬才換來這兩張小紙...但名字前面寫有 Leader - 無價 (超虛榮) 

何時最適合攀登
一般從四月下旬開始到七月底是最適合攀登的時候。五月相對比較少有暴風雪,但是強風與寒冷的氣候是一大考驗。五月底六月開始天氣變得舒適一點,但相對的天氣也變得不穩定。七月是最舒服且相對穩定的天氣,但是有可能遇到雪融化小飛機無法降落的情況,必須走路回 Talkeetna。大致上最熱門的攀登時段是在五月中開始到七月初,但基本上在 Denali 一切都是靠運氣!(路上有遇到一隊被暴風雪困 10天的,超悲劇)

我們是安排六月初到六月底,六月開始幾乎是永晝了,完全不需要頭燈,超級特別的體驗。不過太陽在入夜後還是會消失在某座山後,因此日夜溫差超大,白天太陽直射,就算在將近 4300m的第四營,打赤膊做日光浴都可以。晚上卻又可以冷到所有有水分的東西,只要沒放在睡袋中隔天一定會結冰。晚上9點左右太陽下山後,在第四營的溫度大約是 -12度左右,"入夜"後應該會更冷。四千公尺以下的營地感覺跟臺灣雪季差不多,還沒冷到不想出帳篷上廁所都還好,當然這是指天氣好的情況。五千以上無時無刻都感覺好冷,風實在太強了,就連在大太陽底下依然覺得冷。也不知道實際有多冷,某天晚上想測溫度,記得最後看到 -18度,後來手錶就當機了,後來才知道 suunto 的錶只能工作到 -20度,所以....

路線
West Buttress (Alaska Grade 2+, Class 3-4)
是最大眾的路線,想走錯都很難,因為整路都是人XD

West Rib  (Alaska Grade 4, AI3)和 Cassin Ridge (Alaska Grade 5, 5.8, AI4)
是熱門的非傳統的傳統路
本來想說有時間就再爬一次 West Rib 進階一下難度,或是爬個 Mt. Foraker (阿拉斯加第二高,在 Denali旁邊,攀登許可和 Denali 是通用的),一種錢都繳了不爬白不爬的大媽心態。但實際爬完後只想立刻下山喝啤酒,我看外國人一堆都是先爬一次傳統路當熱身兼高度適應,然後再拚其他路線的,對比之下我們真是魯蛇到不行。

其他還有許多的技術路線可選,參考下面 summitpost 的網站

參考資料
Summitpost.org  其他爬 Denali 的資訊也都有寫
Denali 國家公園攀登專頁

參考書籍

Denali's West Buttress : A Climber's Guide  傳統路必備

Alaska Climbing  其他經典路線 guide book

基本上前三個資料看完就可以當(會說的)大大了

行前訓練
基本體能一定要好就不用說了,我因為每個月至少有10天以上在山上工作,因此沒有特別做訓練,登山本身就是最好的訓練啊(30公斤 4小時左右到避難山屋、369山莊的速度)。只有上山之間的空檔偶爾跑個 5km,但看來還是不太夠,爬坡時好喘啊!(我覺得是我們走太快...)
重點是放在雪地行進與技巧訓練上,基本上雪山圈谷直上主峰、南湖圈谷直上主峰,如果可以不用確保上的程度就夠了,可參考感想那篇寫的。

中間去了雪山+南湖雪季自我訓練約 20天,Mt. Rainier 攀登與練習 4天,四川雙橋溝冰攀。沒了哈,剩下就是猛 K書,在心中與家裡做模擬演練,其實一直覺得不太足夠,把guide book 跟不同記錄看了幾十遍了,實際上根本沒我想像中困難,最大的困難覺得在於天氣與等待的耐心。

但戰戰競競、戒懼謹慎的心態總是比較好。就像在台灣爬百岳,如果抱著很簡單、路跡很明顯、人那麼多不可能會迷路的心態,就因此輕忽,不做行前功課,登山知識與裝備又不充足,體能也沒有很好,也許 90% 的情況下其實也不會怎樣。但今天如果天氣轉變或是有人突然出狀況受傷、高山症之類的,就完蛋了,登上新聞版面通常就是在這種時候。在台灣爬山掉以輕心還可能不太容易送命,在雪地可是很容易就送命的。

在國家公園處有個地圖讓大家插旗用,大約也是國力的展現,看看那被插爆的日韓...


下一篇
丹奈利攀登 - 行前準備(二) Before climbing Mt. Denali

留言

  1. 但在鬼島台灣就是超屌,政策一向是領先全球。登山限制一堆,不能獨攀、某些路線不開放,現在又要搞個百岳分級制度,一副就是最好你們都不要來爬的態度,這種治標不知本的方法,不禁想問這些官員出國考察到底是在考察啥小?這個很重要本席要求也用紅字

    回覆刪除
  2. 其實整篇都是重點,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國威大大的文章

    回覆刪除
  3. 其實整篇都是重點,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國威大大的文章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大檜山一點也不順訪哈崙工作站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