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丹奈利攀登 - 行前準備(二) Before climbing Mt. Denali

有滑雪板可降落在雪地上的小飛機,超酷,這輩子坐過一次也值得了

行程

忘記在哪抓到的了 Sorry,一格約1.6km,點選看大圖


預計行程
Day 1
45mins flight to  Kahiltna Glacier ,Base Camp 7200’ (2317m)
organize, practice glacier travel and crevasse rescue
D2
To Ski Hill 7700’ or Camp 1 7800’ (2375m)
D3
to 9500' ~ 10000' (3048m) Kahiltna Pass前的 camp 2,狀況好可以 push to camp 3 Motorcycle Hill 11200’ (3414m)
D4
to camp 3 Motorcycle Hill 11200’ OR 休息練習日
D5
運補物資至 13,300' (4054m) 藏,around Windy Corner, back camp3
D6
to 14,200' (4328m) Camp 4 Genet Basin
D7
back-carry 回頭挖東西 (半休息日)
D8
運補物資至 16200' (4938m) 藏, back camp 4
D9
休息日
D10
to High Camp 17200’ (5243m)
D11
休息日
D12~15
攻頂日 20320' (6194m)
D16
回到 camp3 11200'
D17
回到 Base Camp 7200'
D18
回 Talkeetna
D19~25
預備天

上面是參考書中與各職業隊所安排的保守行程。
運氣好的話,其實大約只要10天左右就能登頂回家了,我們最後只花 14天爬完,其中還有 3天遇到暴風雪。後來在山下有遇到一個玩三鐵的阿伯,愜意地說他 7天爬完(嗆屁),所以真得不難。其實這樣快速衝頂應該反而輕鬆,因為可以少帶許多糧食燃料,尤其對我們來說,在台灣有一堆 3000+的山可以做高度適應,比起來佔了一些優勢,把前幾天的適應期縮短應該不成問題。

當然,前面有提到這裡的天氣難以捉摸。如果想要提高成功率的話,至少要有 3個禮拜的時間安排比較洽當,如果能安排到一個月就幾乎萬無一失了,剩下的成功機率就是在於自己了。

都花了大筆錢來,當然無論如何都想要登頂,所以我安排了一個月的時間,再怎樣也不會衰到整個月都在暴風雪吧!也因為帶了一個月份的食物上山,前面幾天走到差點要掛了,如果食物重量減半,行進速度應該可以增加很多。

實際行程
Day 1
飛往 Kahiltna Glacier, Base Camp 7200’ (2317m)
休息到傍晚,出發往 Camp 1 7800’ (2375m)
D2
Camp 1 運補到 Camp 2 10000' (3048m)
D3
暴風雪,原地等待
D4
暴風雪
D5
暴風雪
D6
推進到 Camp 3 Motorcycle Hill 11200’ (3414m)
D7
運補物資至 13,300' (4054m) 藏,around Windy Corner, back camp3
D8
推進到 Camp 4 14,200' (4328m) Genet Basin
D9
回 13,300 拿東西,半天休息日
D10
運補物資至 16200' (4938m) 藏, back camp 4
D11
推進到 High Camp 17200’ (5243m)
D12
攻頂 20320' (6194m)
D13
回到 Camp 4
D14
回到 Base Camp
D15
坐飛機回 Talkeetna 

東西超多的(這還只照到三分之二),難怪拖到快往生



花費
登山許可費:365鎂,11300
小飛機到基地營: 550鎂 ,17100
Sheldon Air Service
安克拉治住宿(兩晚):1900
安克拉治往 Talkeetna 接駁車:160 三人分約 1700
Talkeetna Taxi
回程搭巴士:65鎂,2000
Talkeetna 住宿(三晚):100鎂,3100

燃料:Gas 3罐 + White Gas 2加侖 57鎂 600
食物:由於從到阿拉斯加開始,就都亂買亂吃,還買了一堆酒,太難計算確切花費XD
估計約一萬台幣左右吧。
不含食物總共為:35700

台北飛 SEA 西雅圖機票:23000 (不要問我為何這麼便宜)
SEA飛阿拉斯加機票:5900

不包含裝備與山下的酒肉錢,總花費 7萬5左右吧,似乎也還好,沒有想像中貴嘛(有人要組團嗎?價錢好商量,國外職業隊開價21萬加一成小費)

食物
大家最好奇的應該是食物吧?
出發之前我自己也是很困惑,因為沒有太多這種極地環境的經驗,實在不知要怎麼準備食物,總不可能天天吃乾燥食物吧?

問了一些有經驗的人後,除了高地營那種環境刻苦的地方外,其他就跟一般爬山差不多,只差在沒有新鮮蔬菜。外國人我看大多就是義大利麵、馬鈴薯與白飯配些咖哩或墨西哥式醬(不知怎麼翻,就是像咖哩、麻婆豆腐等,有醬可配飯的菜)等搭配。

心得是,在這種地方準備食物不用考量會不會壞,而是先想會不會被凍壞,接著再想好不好煮,最後才是好吃嗎,基本上照這邏輯去思考就沒問題了。

因為廖大哥在美國有朋友,因此在食物處理上幫了不少大忙。他準備了鹹魚、煎土魠魚片、梅干扣肉、炒菜脯等,甚至還有麻油雞,看到我都感動到要哭了。
上面的都是先在山下煮好後,用食物真空機封裝,另外還有用食物烘乾機自己烘了一些水果乾與蔬菜(超方便,好想買這兩台)。其他主食還有台灣帶過去的魚鬆、香鬆,在日本超市買的乾燥波菜、大根菜,在美國超市找到的蛋粉、乾燥青椒、義式臘腸、起司。

正在做歐姆蛋,蛋粉這東西還滿神奇的,台灣為何沒人生產?

基本上都是一菜一湯配菜飯,蔬菜就是靠乾燥蔬菜與紫菜、海帶芽等。滷汁跟醬油在這種地方依然好用,就像長天數探勘一樣,總之菜不夠就白飯配醬油多吃一點。(發現日本人帶麻婆豆腐醬包,覺得實在)

白飯我們有帶一小壓力鍋,因此是準備白米而不是乾燥米。
根據我之前的測試,就算到海拔 3500m左右,將近零下 -6度左右的情況下,用一般鋁鍋煮出來的飯依然是成功。本來想再4000m以上的地方再測試一次,但冷到根本就完全忘了這件事,只想趕快吃一吃躲進帳篷XD

早餐就更簡單了,前晚的剩菜煮粥。Bagel 配培根、煙燻鮭魚、 Cream Cheese。

高地營(5182m)就都是吃乾燥食物,其實國外乾燥食物我覺得還不錯吃,口味選擇又多,大概是很有新鮮感,感覺連吃半個月也行,問題只是太貴。
有飯有麵等主食,也有早餐、炒蛋薯餅的組合,還有不同甜點口味可選。我們買的這個牌子 Mountain House,米飯口味的都很普通,覺得比輕快風還難吃,其他的口味都還不錯。據說其他非冷凍乾燥 (Freeze Dried)的牌子比較好吃,有點窮只想得起最便宜的牌子。

多數人都吃這個牌子的乾燥食物,大概是最便宜吧


丹奈利攀登感想 After climbing Mt. Denali

丹奈利攀登 - 行前準備(一) Before climbing Mt. Denali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信仰值加值時間> 間歇性斷食與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