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看到這案例想講一下關於困難地形通過這件事,在各種山訓課程中,困難地形通過就是我最討厭教的課,內容看起來很專業,實用性卻低到爆。八成是把登山(再次強調登山是指 Mountaineering,台灣的叫爬山 Hiking!)攀岩的繩索技術拿來用,不外乎就是繩索上升、下降、確保、固定點架設、扶手繩、拖拉系統等。

套用到台灣的環境後幾乎都沒屁用,現實就是你在台灣的高山中級山傳統路線根本不可能攜帶什麼技術裝備。就算真的帶了,8成的情況也是派不上用場,為何?

除非你是去溯溪或是攀岩,不然台灣爬山所謂的"困難地形" 幾乎都是像照片中這種鬆動的橫渡崩塌地,很難找到什麼地方去做固定點讓你操作所謂的"繩索技術"。另外0.5成是過溪,算在幾乎完全不同的課程概念裡,實用度介於有用與沒有用之間先不說。大概只有1.5成才是這些課程用得上的垂直上下的斷崖、瘦稜地形。但通常這種地方也被綁上千百條繩子,提醒隊員一次多抓幾條繩子跟腳點就過了。對於一般人多數的問題幾乎都是,不太會找腳點不會判斷腳點不敢踩腳點,最多也是多用一條扁帶、繩子吊背包,或是人身確保一下弱的隊員就好。

我討厭的就是這種講了一堆很專業的理論、技術,除了感覺講師很屌很厲害外,上完課卻無法應用到現實狀況中,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是我真的太廢沒料不會教啦!
雖然上課時已經盡力思考如何讓這些技術套用到台灣的山,使用最低限度的裝備確保隊員,但說真的不是要走非傳統路線的話,還不如帶一隻鏟子實在!去看新聞裡面寫,救援的李清雄大哥也是用登山杖挖一挖踏點就帶大家過了,對大部分有經驗的嚮導協作來說甚至直接用腳踢出踏點就夠了,總歸來說經驗跟心理素質才是重點?

心理素質

身為一個領隊不是只有掛名,無時無刻都要擔憂整個隊伍掌控風險,從出發前對路況隊員狀況的掌握,形成中時間有沒有delay、有人落隊跟不上、走不到營地摸黑怎麼辦;這裡隊員摔下去的機率、真的摔了最嚴重的狀況、要不要拆包或確保;遇到颱風怎麼辦、天氣劇變怎麼辦?

還沒下山上車前,領隊都是持續承受著壓力的,突然出現一個意料外的狀況,沒有足夠的經驗處理,心理素質又不夠堅強很容易就爆炸。

16年前大學時走伊加之蕃 - 馬番谷 - 出轆轆溫泉的一個經驗
中間會經過一段左右兩邊都是一路崩到溪底的超大崩坍地,崔祖錫稱為絕命崖的地方。雖然他們應該是硬切下溪沒有接在稜上才會那麼慘烈,但沒有親眼看到只看文字紀錄,出發前還是會有點擔心。

前幾段小地形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到了紀錄上崩最大的一段,前面的人探路回來說,稜線兩側都是鬆動崩塌無法走,只有稜線上大約一個人寬度勉強可走,但暴露感很大很可怕,掉下去就是直接滑幾百公尺到溪底,並且完全無法做確保。領隊唐豪接著去看回來後,可能想到前幾段有幾個隊員已經走的很驚險,也有點動搖,大家就在這開會討論超久,此時已瀰漫的撤退的氣氛。

絕命崖

吃完午餐後,我想說最算撤退也要去拍張照知道為什麼撤退才甘心吧!去前面看了一下後,覺得雖然暴露感大,但以我跟唐豪的能力幫大家背重裝先過前面一段最危險的瘦稜,讓其他人輕裝通過,會怕的人大不了就是坐在瘦稜上慢慢爬過去就好,風險應該可以降低很多。(照片3)

人類的情緒是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的,當隊上蔓延著好像要輸的氣氛,主將又扛不住壓力,比賽輸的機率就很大。如果主將能力夠強,心理素質夠好;或是隊上有第二人跳出來逆轉氣氛,那贏球的局面就會變大。這部應該有看過吧,就是有個長頭髮受傷後去當暴走族,後來哭著說教練我好想打球的勵志故事。

似乎扯遠了,反正後來我們就通過了啦,但如果今天只有我們兩個其中一個人,沒有人支持意志不夠堅強的話,可能就撤退了(以前收訊很差無法輕易叫救援,可能也是心理素質堅強的原因.......)


像這件案例目前還沒檢討報告,但最被質疑的就是,你本來計畫是要走能安的,不論是天數或食物一定都夠,為什麼不原路走回去?

反正台灣坐直升機又不用錢,一想到要爬回能高主再下再生山腳就軟了,反正最後就說有人狀況不好走不回去就好,以上是我夢到的非此隊狀況XD。

攀岩與平衡

雖然我前面說困難地形通過教的東西多數都不實用,但不代表這些技術沒用!

擁有這項能力,而"選擇"不用繩索,知道不用的理由。跟你完全沒有能力"只能選擇"不用繩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上這些課,還是或多或少可以增加你在陡峭地形的信心與經驗啦(應該啦~開課賺錢還是必要,就當救救可憐的戶外慘業人員QQ)。只是你不可能只憑上過幾次課,就突然解鎖困難地形通過的能力,一個能力要經過練習才會內化。你上過這些課,但日常卻完全不會碰到要用到這些技術的狀況,等哪天突然需要的時候也早就忘記了....

攀岩在台灣好像是跟爬山獨立不同的活動,但在登山的世界是包含在登山基礎能力中的。多從事攀岩活動可以熟練這些技術,把這些能力內化。但就算你都只是在人工岩場攀爬,攀岩也能幫助你改善細微的重心轉移平衡能力,也比較能面對高度與暴露感帶來的恐懼,這些都能幫助你通過困難地形更輕鬆。

前面提到的那個絕命崖,行前有看到一年前清大走過的紀錄,他們就只有簡單提到有崩塌地,沒花什麼力氣半小時不到就通過了,相比我們根本就是廢到笑....後來想想最大的差異就是人家都有從事攀岩、溯溪等技術活動,而本隊只有我跟領隊算是有固定每周在攀岩。如果你是平時有在攀岩的,看到爬山人所謂的困難地形,就算品田斷崖這種幾近垂直的岩壁,相比攀岩面對的難度大概也只是笑笑。

像我現在看那時的照片只覺得自己好廢,竟然花那麼多時間演完內心戲才敢過QQ

最瘦的一段稜線,現在看覺得自己好廢,但兩邊都崩到溪底暴露感真的很大啦XD

滑倒的藝術

傳說,當你累積人生滑倒次數超過50次,或是一趟行程連續滑倒10次以上,就會成為重心轉移界的大師,從此就很難再滑倒了!

真心不騙, Muscle memory 肌肉記憶神奇的力量!50次不夠的話你有試看看100次嗎?推薦穿登山鞋去走喀拉業北稜,保證一天變走路技巧大師,本廢親身實證推薦!

另外過困難地形時,經驗不夠的人常會因為害怕暴露感,而把身體太傾向山壁(如照片2)。重心一旦偏移,腳的施力方向會變成跟坡面是成平行,雖然感覺比較有安全感,但摩擦力的減少反而增加滑倒的機率更危險!正確的姿勢應該要站直一點,把重心擺放在中間,盡量讓腳底與坡面成垂直的角度,才能施加最大的摩擦力減少滑動。就能站的如照片右方去救援的大哥一樣輕鬆愜意!

崩塌地橫渡時,身體重心擺放最佳對照示範圖!

其他的就先不講了,再講下去以後就沒招開課騙錢了....
經驗是最佳解,可以的話就不要只爬百岳,多累積中級山甚至攀岩、溯溪活動的經驗,經驗不夠遇到狀況心理素質就要高,能力強心理素質自然會高,能力要增強最好的辦法就是靠累積大量不同路線、型態的登山經驗(咦~怎麼鬼擋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大檜山一點也不順訪哈崙工作站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