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然文學> 相剋之森


叉鬼是一群使用古老手法狩獵黑熊的冬獵人,在一年一度的叉鬼大會上,記者美佐子卻在大會上提出質疑,直批這個時代還非吃熊肉不可嗎?認為叉鬼的狩獵文化根本就是掩飾人性私慾的障眼法
看到相剋之森這段簡介,立刻就吸引我這種假自然保育人士的目光,相同的問題在台灣不是也在上演嗎!原住民爭取著狩獵的機會,這種文化一般都市人應該是很難以理解的吧!(尤其是那些說著很慘忍的人,請想一下你吃的雞肉、豬肉、牛肉怎麼來的)
但保育團體卻是完全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猶記著之前丹大林道試辦狩獵的計畫,就在抗議之下不了了之。

書名"相剋"這兩字充分的表達出作者想講述的理念,傳統文化與自然保育、一般民眾與山中朝夕和熊相處的村民的想法,這些叉鬼與現在社會之間彼此的相剋之處。當然,還有人與動物之間的相生相剋。
叉鬼中流傳的一句話"剛好毀掉半座山",也許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相處最好的寫照。
我們人類為了生存就是不斷地在破壞自然,但這些傳統住民卻不會完全的把自然資源消耗殆盡,而是與他相生相剋,剛好毀掉半座山。
反觀為了經濟成長的開發案,才是破壞自然的最大元兇阿!

棲地受到破壞的黑熊,在食物資源減少下,侵入農地或村莊的事件越來越多,一般來說這些熊都會被以驅除的名義捕抓後槍殺。而在保護觀念抬頭後,為了保護日漸稀少的黑熊,便有保育團體用捕抓後野放來代替槍殺。看似很有道理,但把這些熊野放到山中去,真正面對這些問題的卻是生活在山中的村民,而且保育團體介入後,很可能傳統的狩獵行為最終會被完全禁止。整個故事就是主角美佐子在心境上的轉變,從一開始的反對與不屑,到最後慢慢了解叉鬼們獵熊的心情。

其中一段話最能講出這種在保育與傳統上的尷尬,美佐子在採訪中,對於該保育還是狩獵的立場搖擺不定時,動物學者小山田教授回應
你想得也未免太難了吧!這也難怪。畢竟我們,尤其是先進國家,因過去嚴重破壞自然,所以難免會有愧疚 。因此只要一提到自然保育及環境保護的話題,他們的大前提往往變成只要讓自然的數量減少,就全部都是不好的。不過仔細想想,只要有人類這種物種持續不斷繁衍下去,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原始大自然。因此守護自然是需要人類的智慧,而最重視那種智慧和技術的人,便是被稱為叉鬼的狩獵集團。因此如果把他們排除在外的話,這樣的自然保育及環境保護政策是錯誤的。
雖然作者試著想要講述,這些叉鬼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智慧,狩獵本身除了滿足慾望外,還有存在著某種自古傳下來的精神。想讓一般人能理解,在現代社會為什麼還要獵熊。
但這部分並沒有講得很多,大概是"精神層面"這種東西很難用文字表述,只有實際和獵人出去狩獵過後才能理解吧!
換個方向思考,書中也點出一些現實,實際上年輕一代的人,願意從事這些辛苦的工作的人也是寥寥可數,他們也是會想要像都市人一樣,享受輕鬆、舒服的生活。老叉鬼說的一句話"畢竟在這個時代,什麼辛苦、忍耐之類的,已經不再算是美德了。",充分顯示出了時代變化的悲哀,或許有一天我們反而會感嘆這些傳統技藝的消失。(我想對大多數人應該是沒差)

而這一切,跟台灣原住民面臨的問題十分相像, 老獵人的凋零,年輕一代願意從事辛苦工作的人越來越少。甚至一般觀念中,認為原住民就是很能背東西在野外跑,但其實這些挑夫也是越來越稀少,尤其最近暑假旺季高山挑夫缺得有多兇,平地人一定無法體會。
我們真得就這樣放任這些傳統文化的流失,抑或是說,隨著時代的推演,不合時宜的東西本來就是會被淘汰?這實在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覺得在書中作者有淡淡的點出這問題,但到最後他也沒有明確表示該支持還是反對狩獵,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難解了阿!

很久沒看過好看的自然文學了,愛好自然的人應該會喜歡這本小說(宅宅我就無法判斷了),雖然我覺得對這些冬天生活在山中的叉鬼描述太少,應該多寫一些傳統的智慧、在山中的技巧、狩獵禁忌或儀式等,但也許這些都寫在另一本書邂逅之森吧。邂逅之森的評價很高,號稱史上首部同時獲得直木賞及山本周五郎賞的大作,嗯哼,走著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大檜山一點也不順訪哈崙工作站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