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沙郡年記

沙郡年記這本書是自然愛好者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另外幾個是梭羅和繆爾的書)
但老實說,前兩章我真是看得茫茫然,因為前半部比較是自然觀察與生活的紀錄,但是因為環境的不同,我根本無法了解他的許多情境
且一大堆還是打獵的紀錄,我可是一個(假)動物保護論者阿!

而這本書被歸類為文學、哲學的寫作,裡頭有著一堆的修辭跟譬喻,想必看英文就很難懂了,更何況還要把它翻成中文(也有可能是我中文能力退步了啦....)
後兩章則是充滿著哲學的思考,和這本書的重點"土地倫理"
感謝老天!我終於和Leopold產生連接了(話說他本來就是以土地倫理聞名的阿!)
能在50年前就有這種對土地的情操,這真是不容易,在那工業化當道,生態學的理論也是才剛發展,整個社會是以經濟為最主要的角度(就像是現在的台灣)
誰會對去想到自然環境
而現在的都市人已經和土地失去連結不知有多久了
我們有多久沒有真正的踩在土地上了
我們知道喝的水和吃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嗎?
他裡頭寫得好
"土地倫理發展過程最大的阻礙,或許就是我們的教育和經濟系統,正引導人們遠離強烈的土地意識。
現代人因為許多媒介和無數的物質器械而與土地隔離;他們和土地之間沒有生死與共的關係。
對他們而言,土地是指城市和城市之間,長著農作物的地方
如果沒有那些明日張膽地反抗"現代"潮流的少數人是,土地倫理規範的主張似乎是無望的。
我們必須拋棄"經濟決定一切土地的使用"這個謬論"

很多人對於環保或是救地球的事(絕對不是喝泰山什麼水那種救地球)
常會說又沒差我一個
就算你們這樣做又如何,社會還是不會改變的
重點就是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做
而不是在最後的成果(雖然也很重要)
但只要開始,就會有希望
"談到教育,我們永遠無法和土地和諧共處,就像我們永遠無法獲得絕對的公益和自由一樣。
在追求這些較崇高的目標時,重要的不是完成,而是奮鬥。
我們所需的事物必須是從內在產生出來的。外在的力量無法完全鞭策人為一個理念奮鬥。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當人們已遺忘了土地的存在時,或者當教育和文化幾乎已經和土地脫節時,我們如何讓人們努力和土地和諧共處,這是現在自然資源保護教育的問題"

而對於自然資源的保護和意義
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自然資源的保護是要達到一種人和土地和諧共存的狀態。
土地指的是地球表面、其上和其內的一切事物
就像是和朋友和諧共處一樣,你不可能砍去他的左手,只珍惜她的右手。
土地是一個有機體,其中的各個部分和我們的一樣,彼此競爭,也彼此合作。
這都是內部運作的一部分,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不行"

而"野地是人類打造文明這個人工製品的原料。他是非常多樣化的,因此也產生許多不同的文化。"
這難道就是全球的大城市和老街都長得沒什麼兩樣的原因嗎?
但這樣的主張並不是反社會主義
只是希望在經濟的發展之外
也能想想野地對人類所能提供的服務
"野地能提供戶外活動、提供科學之用、提供野生動物生存"
可憐的是,我們的政府根本不重視這三樣東西

這本書雖然沒有很好讀,但如果你是野外活動的愛好者,還是值得一看,也許,直接從第三章開始看好了,如果你也是沒耐性、討厭聽人囉嗦一堆小細節的人的話X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大檜山一點也不順訪哈崙工作站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