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個人實務經驗上來談高山症

上周發生的嚴重肺水腫案例,好在天氣超好,能及時用直升機吊掛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直升機雖然快,但對救援者和被救援者都是高風險的救援方式。

 上週在嘉明湖山屋值班時,短短一星期內就發生了 5 起高山症事件,被直升機吊走 2 起,吸氧氣下山救護車載走 1 起,昨天 1 起假腦水腫,加今天這 1 起真腦水腫。

好在全都安全下莊,下班後卻看到雪山高山症患者不幸喪生的新聞。趁一些想法還在再來發個長篇廢文。

之前在嘉明湖大小事發文靠北單獨留下有高山反應患者在山屋的職業嚮導,我本意也不是想公審她啦(雖然剛開始被氣到沒睡意時有一點)!主要還是想藉由實際事件讓大家多多思考與交流觀念。這幾年常來嘉明湖的職業嚮導大多都已經很有 sense了,期望大家觀念都越來越好,山難事件越來越少,最好是讓我們在山屋都可以閒閒沒事領乾薪啦!🤣

有興趣的可以點這過去看

----
我在山屋進行夜間講座時大多都是談高山症,因為覺得這是新手最一知半解的主題。基本上我講的所有內容都是從前輩哪抄來的,網路都找得到。但最可悲的事莫過就是前人已經留了一堆資訊與經驗,後人卻還一再的重蹈覆轍。

蘇文政醫師是我最欽佩的登山前輩之一,把自己的知識無私的付出,甚至無私到自發尋找嘉明湖的失蹤山友而不幸遇難。二十年前爬山時的網路資訊很少,從蘇醫師的網站得到超多知識,但現在好像消失了,還好登補還有留下他山野醫學的文章。
基本上在這波惡劣天氣中造成山難的兩個原因,高山症與失溫,在這文章裡面都有談到。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8453573a-17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另一位對高山症高度重視的是王士豪醫師。基本上把這兩個人名字+高山症丟google 看個幾篇,應該對高山症的基本知識就足夠了。


---- 廢話結束,重點開始

關於高山症詳細症狀、如何判斷這些,就不多說了自己看就好,都已經 2023 年了還背不下來的話就截圖放手機這應該也沒很難吧....

這邊主要想從實務上常看到的問題來談,之前在嘉明湖大小事那篇下撤案例中有稍微寫到一些,再加強一下。

1. 領隊嚮導除了自己必懂高山症症狀外,也要多提醒隊員注意自身狀況,以免等到發現時已經太嚴重了。

有些人可能比較能忍耐,或難得來逞強不想放棄,或不想造成隊員困擾,或是根本就不了解高山症的危險性,以為初期症狀只是感冒、上山前沒睡好造成的等等因素,而輕忽早期症狀,錯失了最佳下撤時機。

4/14 在嘉明湖山屋肺水腫的案例就是太晚發現病情的惡化。患者 12點就已經有輕微的肺水腫症狀,自覺呼吸困難,但沒告訴任何人自己坐在床上休息。隊友、嚮導也都沒發現,一直等到清晨 4 點變得超嚴重講話都有囉聲才被嚮導帶來。立刻躺加壓艙與通報消防請求空勤支援。
躺了 3 小時有好轉一些,但一出加壓艙又嚴重惡化,必須要持續吸氧才能支撐,還好天氣超好能及時吊掛走,如果天氣不好不知後續又要折騰多久。

回頭看如果 12點甚至更早就能察覺異常,趁患者還有力氣行走時能及時下撤,也許連氧氣瓶都不需要用到。

順帶一提,在山屋值班有時還會遇到一個很瞎的情況,隊員來找我們幫忙,我問嚮導睡哪卻沒半個人知道,瞎爆。遇到不會告訴你自己睡在哪裡或是一到山屋人就消失的職業嚮導,還是一樣快逃吧!

2. 不要把藥當做治療手段。

這幾年我的觀察是,現在的山友對高山症的重視比我們以前爬山高很多。很多人都會事先服用丹木斯、紅景天,攜帶威而鋼甚至有的連類固醇都有準備超猛!但實際在面對高山症時我卻發現重視的邏輯不太對,有點太過依賴藥物,忽略了理解高山症本質才是重點!

一樣我在嘉明湖遇過某號稱帶幾十年隊、很常來的職業嚮導,有次帶的隊伍中有一對母子,小孩才高中生說有頭痛輕微反胃,嚮導卻給了他吃了一顆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朋友給他的據稱是高山症藥"的藥,我看了也不知是什麼就請他不要再給他服用了。拍照下山詢問後是台版的犀利士.....

在幫忙評估有高山反應的患者時,也很常聽到隊員說他有什麼什麼藥可以給他,或是問說你們這裡有沒有什麼藥可以給他。這些都是對藥物寄望太大,以為會有什麼神奇效果,殊不知最神奇的治療方式就是下降高度。藥物頂多當作預防或爭取下山時間的輔助。

對於藥物帶來的最大風險,蘇醫師的文中已說明:
""幻想藥物的療效,寄與不切實際的期望,而違反黃金律,帶著AMS上升,或延誤下降、氧氣、高壓袋治療的時機,導致病情惡化或甚至死亡。""

我們管理室沒備藥也不給藥,我自己帶隊也是如此。一是法規規定,一是藥物可能會帶來"已經做了什麼"的安心的錯覺,遮蔽了問題的本質。
雖然現在很多山屋都有放PAC,但一個領隊嚮導讓隊員到了要躺PAC的狀況,基本上都快算是不及格了....表示你對高山症沒有完全了解,且疏於注意隊員。 



3. 高海拔肺水腫很容易被忽略

在山上肺水腫被發現時,通常都已經是嚴重到要躺PAC和吸氧了。像上周嘉明湖山區發生的 2 起嚴重案例皆是如此,來求救時都已經連講話都聽得到囉音了。原因是肺水腫可能會在沒有任何急性高山病症狀下單獨發生,也就是可能不會有頭痛噁心頭昏等,因此如果嚮導或患者敏銳度不足,很容易就被忽略。

關於肺水腫,多數人的印象都是肺部會有囉音,但一般我們聽得到可能都是很嚴重了。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有項很重要的早期判斷指標就是極度虛弱。

極度虛弱是指,該隊員走上坡可能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喘,甚至連平路或緩下的路段,都跟不上大隊伍的一般速度,走沒幾百公尺就會拉開距離必須停下來等待。這時就要懷疑肺水腫的可能了。心跳和呼吸次數也是早期有用的參考指標,因此攜帶個血氧計當作輔助參考的是滿好用的。

我自己以前帶隊時遇過兩次,隊員真得走超級慢,任何能給的建議都給了背包也攤了還是走很慢。以前不懂還以為他只是體能太差太弱,現在想想可能都有輕微的肺水腫問題了,最後沒事都是賽到的,老天保佑。

因此除了關心隊員會不會頭痛想吐吃不吃得下外,關於肺水腫的症狀也要背一下,背不下來一樣都2023了可以手機截圖吧....

4. 太過分依賴外部救援
外援包括山屋(管理員、志工或協作)、消防隊、藥物、甚至氧氣、加壓艙。

在山屋常有人一來就說隊員有狀況要躺加壓艙,要吸氧,但通常我們評估完都沒什麼大礙。如果可以,立即下撤絕對是第一優先建議的處置方式,氧氣跟加壓艙是當作最後才打的王牌。

在嘉明湖山屋有了氧氣瓶跟加壓艙後,的確已經好幾年沒有遇到因高山症致命的案例了。有時卻也會擔心是否大家會變得太依賴山屋,很多爬嘉明湖的隊伍明明中途就已經有急性高山病症狀了,還是都會想說先撐到嘉明湖山屋再說,或是戒茂斯有高山症的,也會想說撐過來山屋再說,只要遇到真的會想翻白眼罵人。

而每次接到戒茂斯山區通報有高山症,消防請我們幫忙拍上面的天氣時,這一來一往聯絡到直升機真的出動,常常都已經是好幾個小時過後了。
當然我不清楚每次案件的嚴重程度,因為消防從來都不會公布細節(雖然說這明明很重要,但似乎公單位不太重視),也許真的嚴重到無法行走。
但每次都會想這中間等待的時間,如果當下立刻下撤是不是可能早就解除警報,就不需要再勞師動眾,增加空勤人員的風險了

就像藥物一樣,依賴外援能把自己的責任壓力分攤出去,因而可能會有種已經做了什麼的錯覺,甚至就在原地等待錯失撤退時機。
很多人似乎都不知道,直升機雖然很快,但不管對救援者或被救援者來說,都算是高風險的救援工具。

5. 何時該下撤?

不舒服就下撤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啦,但理論跟現實永遠是不一樣的情況。
尷尬的地方就在假請了,錢付出了,都走一半了難道還要再來重走一次,或是怕被隊員要求退費,或老闆說要扣錢,是要怎麼說撤就撤?

基本上撤退的時間點沒有標準,就看你個人的風險忍受程度,而這跟你的能力(能否背人、有沒魄力說服隊員、經驗)、資源(器材、可調動人力)、天氣都有關聯。

之前發的那篇靠北文,裡面提到逢甲大學山社在嘉明湖的高山症事件。下面有網友很熱心挖出時間表,還有幾位很熱心認真在討論的山友。截圖我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個人大概是這樣評估
a 輕微與中度的急性高山病 -> 持續觀察,狀況沒好轉就下撤。
b 嚴重的急性高山病 -> 原則上立刻下撤,有其他因素考量(天氣、隊伍狀況、路況),且有加壓艙氧氣等設備,甚至是隊伍有背人的能力時,"也許"可稍等待。但要設停損點,同時預計最嚴重的後果。
c 腦水腫與肺水腫 -> 不多說立刻下撤,除非有其他會導致隊伍安危的因素。

大家可以看一下逢甲大學案例的時間表事後諸葛一下。理想上當然是 9點就該全隊撤退,還去什麼湖邊是在哈囉,但這很難我知道。因此我個人應該會持續觀察患者兩個小時,最晚到 11點,如果心跳血氧精神狀態等依然沒有變好,就會立刻先帶患者下撤。最差最差的情況,也該在 1900 要有警覺,試著叫醒患者,如還能行走就立即撤退,只要患者自己能走就算再慢,情況也一定比完全不能走要原地等待救援好。

因此為何要強調對高山症的理解與判斷很重要,背不下來也該截圖放在手機中。基本上一個職業嚮導讓隊員用到加壓艙或氧氣,甚至被背負下山都快要算不及格了,表示沒有隨時注意到隊員的狀況。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你要不停的注意隊員狀況,並在腦中評估著目前形勢與最差情況,然後計算著可能的計畫。嚮導沒那麼好當,真的不是拍照煮熱水說笑話而已.......

祝大家都開心上山平安下山~~~




感謝熱心民眾幫分析,讓我可以少打很多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所以台灣高山雪地攀登到底要穿什麼鞋帶什麼冰爪啦?啊幹不是啊,沒冰斧你跟人雪地攀登個鳥?

自私的登山者與登山的意義

困難地形通過課程的兩難

大檜山一點也不順訪哈崙工作站 (上)